“秋分”前后,开镰割稻,福安乡村最抢眼的是炊新米祭祀,这就是一年一度的“尝新节”。是日,家家户户用新收获的稻谷碾米煮白米饭供祭谷神,全家老少以品尝新米的方式庆祝丰收。“尝新节”上,有的村民还备米酒和鱼肉佳肴,招朋呼友,举杯助兴,在其中,最当时令的美味当数“流蜞烤蛋”。
福安赛岐曾留有一句顺口溜:“赛江江畔三件宝,签鱼流蜞档苟草。”赛岐地处三都澳内河的赛江中游,赛江之水昼夜两涨,涨则味咸、退则味淡、咸淡交融、水草丰茂、营养盐质优量高,饵料生物种类繁多,是水生物栖息、生长、繁殖的天然水域。“流蜞”是产于咸淡水交界稻田泥土中的虫子,为环节动物。“流蜞”是福安方言里的叫法,学名疵吻沙蚕,也称禾虫。身体扁平,无壳须状肢,比蜈蚣体形略小,大约身长四五厘米,软体有红绿色条纹,随流水自稻田流动。每年夏收之后,二季稻插秧之前,这时田里的水刚排掉,溪柄洋的村农就开始着手安排捕“流蜞”了。夜里,“流蜞”从泥洞中成群结队爬出,一团团的流动,在入夜水退的时候,黑压压的禾虫随着田水进入河涌,流出江海。这期间,村民用网眼很小的麻布,做成一个又长又大的袋子竹插在河涌或者出海口,禾虫随水流钻进去,早就蹲在洞口村民,张开口袋把它们网罗捕获。村民把捕到的“流蜞”用清水洗净,装入木桶,用鲜蛋清饲养。当“流蜞”吃饱喝足,肚子鼓胀时,把它们倒进一个陶钵内,放进剁碎的蒜头,“流蜞”马上流出白色的浆,再加入切碎的陈皮、蛋和少许精盐和醋,接着用筷子不停搅动,“流蜞”便渐渐变成浆糊状。把“流蜞”和蛋清拌匀后,放到油锅里,用温火烤熟,压成扁饼状就是“流蜞烤蛋”了。烤熟的“流蜞蛋”,在淡黄色中,微显红、绿线条,煞似缎锦;在扑鼻的蛋香中,配酒下饭均宜。也有人把陶钵架在炉子上以火煨熟或将陶钵放进锅中隔水而蒸。熟透了的“流蜞”佳肴,入口清甜鲜美,具有滋阴、健脾、暖身、去湿之功效,为不可多得的海鲜佳品,被渔民称为“江中的冬虫夏草”。
“流蜞蛋”是福安沿海乡镇的土特产,所以当地乡民常把它作为珍贵的礼品馈赠亲戚朋友,以示深厚的乡情。 |